邱和平:一场延续37年的诚信“经营”
发布时间: 2023-12-08 10:01 来源:综合办

从玉环坎门中学出发,穿过振兴路途经街心公园,抵达解放南路,迎面而来的是朴实安静的市井味道,邱和平的易平书店就开在这儿。

书店临街而立,一共两层,门口挂一副“富者因读书而贵,贫者因读书而富”的对联,简单的两句话,折射出他创业的正能量以及对书的热情。

37年前,邱和平在坎门渔区创办渔民借书室(名为“易平图书馆”),成为玉环首家由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书店。之后,又凭借兴旺的人气改造为易平书店。多年来,在守信经营的同时,邱和平面向社会各界捐献图书超10万册,为当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如今,随着纸质书式微,台州街头的旧书店越发少见,而易平书店,依然闪烁着温情脉脉的光泽……

(一)

邱和平出生于坎门日新街,今年已年近七旬,论“书龄”足有60年。

“我一直很喜欢看书,读小学起便口袋里不离书。”邱和平从小嗜书,但在当时的成长环境下,却阻力重重,与书为伴是一种奢侈。

一方面,他家庭贫困,在奶奶身边长大,没有什么零花钱买书;另一方面,邱和平的视力先天不足,看书需要用到放大镜。

“但我就是喜欢读书,开个图书馆与书作伴是我最乐意的事。”邱和平说。

为了能多读书,他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换钱,一到周末,就一个人去新华书店看书、买书。“那时,坎门还没有书店,城里来去要走上4个小时,因为可以坐在书店看一天书,我常常是早上去、晚上回。”邱和平告诉记者,买到手的书,在带回家后,他还会用报纸包起来,小心保护。到读完小学,他已攒下1000册书。

1958年,邱和平的家庭条件每况愈下。“只能辍学参加劳动生产,不然就没有粮食分。”邱和平说。

家乡坎门是全国渔业重镇,海洋捕捞是人们谋生的主要途径。16岁时,邱和平又做起渔民,因为晕船总吐得昏天暗地,只好作罢。

再回到岸上,邱和平放过牛,做过搬运工,吃过不少苦。那段时光,总让他想起被包围在书香和宁静里的日子,精神世界的任督二脉通了又通,再次萌生了办图书馆的想法。

(二)

“在码头搬货,我们从下面的船舱搬起货物,一边大喊‘一二,嘿’的号子,一边用力把货物往上抛,是非常高强度的体力活。因为这份工作太苦太累,有一年,跟我一起招来的10个搬运工,连夜逃走了7个,只剩下我和一对很高大的兄弟,三个人咬牙干完了10个人的活,多赚了不少钱,攒下了两三千元。”他说。

书店的聚合能力强,变现能力差,有了“第一桶金”后,邱和平的家人朋友纷纷劝他下海做生意。但为了兑现自我承诺、实现梦想,邱和平一直坚持着。

乘改革开放的春风,1986年2月,邱和平在家里腾了块地,办起“易平图书馆”,成为玉环首家个体书店,这也是坎门易平书店的前身。邱和平到玉环新华书店买回一千多册图书,和自己小时候看过的旧书一起,填满了一排书架。

开业后,易平图书馆的生意很好,一天有几百人借书,一到放学、下班时间就挤得满满当当,尤其受到渔民的欢迎,一些村子、渔船上的人更是一批批地借,最忙时店里还请了四个人帮忙。

大众书店是各种阅读口味的兼收并蓄,图书馆开办以来,答应读者的书,热心的邱和平都会费劲心思去找。“有人想致富,就会借和渔牧业有关的专业书籍;有人想打发时间,会借武侠小说;有人喜欢了解时事,报纸杂志我也有准备。”人人都能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,有位常来借书的渔民对他说,以前出海,闲下来没事做,只能靠赌博喝酒打发时间,回到家夫妻俩还要为此吵架,自从借了书来看,风气变了,家庭矛盾也少了,“听了他的这番话,我真的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、有意义的。”邱和平说。

为此,邱和平还制定了“渔民图书馆守则”挂在墙上:凡出海渔民、出差人员个人借书均按半价优惠;各渔村、渔业公司、船只及各居委、企业厂矿、学校集体借书按每本每天2分计费。

“玉环渔民多,我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样喜欢看书,找到精神上的归属感。”邱和平说,普通读者借书,借阅费1毛/天,但渔民集体借书,仅需2分/天。后来,书籍的市场定价上涨,但在易平图书馆渔民借书的优惠规定一直没变。为方便他人,邱和平还骑着自行车去渔船上送书。

(三)

书店,是城市的文化之光。它不需要多出名,只需与爱书人“气味相投”,它不需要多大、多漂亮,只需要容纳一颗爱书的心。时移事易,因其价格公道,前来“寻宝”的“书迷”越来越多,1996年,邱和平又在坎门振兴路开了易平书店。2001年,出版业加快发展,极大便利了个体户的订书渠道,邱和平保留营业执照,在解放路租下几十平方米的店面,将原先的图书馆也转为书店。

当时,书店内的书籍已从几千册增加到了几万册,只留下一条逼仄狭窄的通道,勉强够一人穿行。市面上的书店也逐渐多了起来,但邱和平依旧坚持诚信经营、分享好书。

“个体书店的经营不比新华书店来得稳定,但我们绝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高价卖书,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。”邱和平说。

因为爱书,他时常给读者提供不计成本的福利。“只要喜欢书,让一点利甚至免费赠送都是小事。有时,周边学校的小朋友临时过来看中了一本书,家长没带够钱,我就少收几块让他们买走,经常有小朋友来买书时,向父母要求一定到我的书店买。每次听到这样的话,我心里都特别暖。”

经营书店数十载,邱和平始终坚持以诚为本、以信为先的经营理念,树立了良好的书店经营者形象。2007年,易平书店三易其址,除了位于珠城东路的分店,另一家主店搬至解放南路,扩容至200多平方米,留下来的除了一块挂在墙上的“渔民图书馆守则”,还有各种锦旗、证书、牌匾。省级优秀书店、省50佳个体工商户、台州市五好经营户、台州市诚信个体工商户……在易平书店内,各种荣誉数不胜数,一道道“标签”既彰显了店家的光荣履历,更是一份对广大消费者的承诺。

其中,“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”的牌匾格外抢眼。2016年12月,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,邱和平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。据了解,台州市获得此次殊荣的代表仅3名,邱和平是玉环唯一一位受邀代表。

如今,在网络时代,由于数字阅读、网购的冲击,易平书店的经营利润有所下滑,但邱和平依然坚持“为人找好书”的经营原则,每天早上他会到店看书,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再关门离开。

(四)

除了坎门方言(闽南语),邱和平的普通话和台州话、温州话都说得很好。这是因为,他在经营期间一直投身社会公益事业,除了支持家乡发展,还曾与各地大量读者接触、交流。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地处海岛的玉环坎门经常干旱缺水,见书店生意红火,附近后沙村的党组织书记找到邱和平,希望他能出资修建水井,解决群众的用水难题。

邱和平并非后沙村村民,但他没考虑太久,就答应下来。“答应了就要办到,当时整个村没水,打水井需要8000元,并不是个小数目,那时我老婆在百货公司上班,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八九十块。”邱和平说。

做慈善不光是捐钱,又过了几年,胡沙头社区党组织的老书记和邱和平商量修水泥路,这一回,他又出钱又出力,不仅在一星期内找好了师傅,还自己带头劳动,当小工搬运水泥、砂石等物料,很快铺好了新路。

1992年起,邱和平自己出资购买图书,全面考虑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,先后给不同的学校、渔船和部队官兵以及养老院送书。三十多年来,不曾中断,有时还要冒着酷暑,抬着图书翻山越岭。

1998年7月22日,邱和平这个名字首次见诸报端,《玉环报》(《今日玉环》前身)头版刊登新闻《一份特别的拥军礼物》,记录下他向武警县中队赠新书的一次善举。

此后,一年一度的“书香之约”慢慢覆盖了愈来愈多的受众,各地频繁地会有一些农村孩子和困难读者写信到他的书店,希望邱和平能够赠送书籍,对于这些请求,邱和平从不拒绝,还多次回信鼓励对方看书、阅读。截至目前,邱和平已免费送书10万余册,价值数十万元,精神财富更无处计算。

而喧嚣过后,他的生活方式依然朴素清俭,执着于将更多书籍送到需要的人手中,自己的物质需求很有限,日常通勤始终与旧自行车相伴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