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台州 | 他们是“诚实守信”的践行者
发布时间: 2020-05-13 16:43

以诚待人、守信践诺。是他们,显示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。艰难前行的漫漫还债路,48年修路的风雨无阻,寸步不离的悉心照顾……在一句句平凡的话语背后,是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。

“我们家穷,但不会赖账”

从白石村到宁溪镇上,十八弯的山路,徒步要走3个小时。黄岩的戴汉顺夫妻在一年半时间里,频繁辗转于山村与镇上,为的就是守住一句承诺。

2017年3月,戴汉顺驾驶电动三轮车与行人徐桂花发生碰撞,造成其受伤住院,法院判决戴汉顺赔偿4万元。夫妻俩都已年近70岁,疾病缠身,长期的药物费用已占去家中绝大部分收入,如何偿还这笔“巨款”?

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,夫妻俩撂下一句话:“我们家穷,但不会赖账。”

为了偿还赔款,夫妻两人起早贪黑采野粽叶、磨番薯粉售卖赚钱,桌上一盆咸菜要吃好几天。每凑齐1000元,他们便从山沟里徒步3小时赶到黄岩区宁溪镇法庭还款。

每次看到送来的偿款里有不少五元十元的皱巴巴的钱,徐桂花一家感慨不已。今年3月,徐桂花主动放弃剩余的赔款。“他们家条件这么差,还一心想着还钱,在他们身上,我们看到了比钱更珍贵的东西。”

从义正词严追讨欠款到被对方的诚恳打动,主动放弃大部分赔款。家境并不富裕,也急需用钱的徐桂花一家,用宽容彰显了善良大义。

“能活到100岁,就修到100岁”

今年83岁的杨云林是仙居县湫山乡叶岩头村村民,修了半辈子的路,他说:“活到90岁就修到90岁,活到100岁就修到100岁。”

叶岩头村地处半山坡,村民们出门,走的都是山道坡路,每逢下大雨,路面坑坑洼洼,行走难。1971年,当时35岁的杨云林开始义务为村民修路,方圆10公里都成了他的“责任路”。

他先后带头修复了破败的黄辽岭凉亭、曹店东岗凉亭,并新建起叶坡坪凉亭。2005年,杨云林随子女移居到横溪镇大排地村,他仍不忘修路,只要看到哪里路况不好就去修。

其中横溪桃源洞环山道路、大排地通往巧胜岩的山道在他的整修下,从羊肠小道变成了易行的大道。在修通往巧胜岩的山道时,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,和几位同伴将铺路的石块一块块背上山。

48年来,他平均每年花在修路上的时间在300天以上。

“既然撞到了人,我就要负责任”

于刘杰是玉环洁达环卫公司的一名员工,今年39岁。他原本普通的生活,在2017年发生了改变。

2017年9月26日,他在村里收完垃圾,在骑电动三轮车回城区的路上,撞倒了走在马路中间的洪大爷。

“既然撞到了人,我就要负责,没钱就去借,先把老人治好了再说。”于刘杰说。

整整30天,他将村里的清洁工作交由父亲打理,自己待在医院,24小时贴身照顾洪大爷。每天给他翻身擦背,细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。夜里只要洪大爷一声叫,他就立即起身。

不少人把于刘杰当成是洪大爷儿子,在得知真相时,他们都很讶异:“就算亲人也很难做到这么细致入微啊。”

他们只是社会上的小人物,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着“诚信”的内涵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