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履铿锵 行稳致远 ——高质量发展的“台州实践”
发布时间: 2019-07-02 15:00 来源:台州日报

今年以来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台州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:截至5月底,全市工业增加值(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)实现452.99亿元,外贸进出口总额(4月)累计529.53亿元,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0.39亿元……这些指标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。

“努力巩固稳的基础,强化进的态势,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,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局多作贡献。”这是市委市政府决策者的共识。

改革开放以来,台州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,率先推动市场取向改革,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,奠定了台州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、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、市场经济先发地的历史地位,开启了台州崛起之路。2002年12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台州考察调研,高瞻远瞩地提出要“毫不动摇地鼓励、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,大力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,再上新台阶”。台州上下牢记嘱托,接续奋斗,用坚守兑现政治承诺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全力推进美丽台州建设,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城市和美丽浙江示范样本;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,奋力推进现代化湾区建设。

不久前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杭州调研时,为浙江在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方面形成的“台州模式”点赞。

奋力推进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

民营经济是台州最亮的发展特色、最重的发展底牌。改革开放后,台州凭借体制和机制优势,一度从省内落后地区跻身沿海发达地区,创造了令人瞩目的“台州现象”。

吉利集团,一家从台州走出去的民营车企,从生产低端小轿车起步,逐渐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汽车集团,其不断突破创新发展的历程,正是台州民营经济振兴的一个缩影。2010年8月,吉利正式收购沃尔沃,这是中国汽车企业收购海外豪华汽车品牌首例,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。有业内专家评论,这是以小博大、“蛇吞象”。八年多过去了,吉利海外收购的步伐并未停止,屡屡甩出爆炸性新闻。去年,吉利在台州的三个基地实现产值约474.2亿元,同比增长72%,实现税收30亿元。

据统计,目前台州99.5%的企业是民营企业,它们创造了全市92%的税收和77.5%的地区生产总值,这两个数据分别高出全省30多个百分点和10多个百分点。近年来,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困境,台州力推民营经济从传统路径依赖中跳出来,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。

“民营经济强,则台州强。我们正大力推行‘情感上暖心、行动上贴心、措施上用心、机制上顺心、关系上无私心’的‘五心’‘妈妈式’服务,像母亲呵护自己孩子一样服务企业,积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。”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。

譬如,在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上,台州重点抓好企业投资承诺制改革和“标准地”改革,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现压缩到“最多30天”,极大便利企业办事。不断深化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,成立国内地级市首个小微企业信保基金,发布“台州小微金融指数”,推进“信用台州建设”,有效破解小微企业“融资难”“融资贵”问题。

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城市

“嗒嗒嗒……”随着一阵阵敲地声,又一处地面被炮头机敲开,等着挖掘机进场施工。近日,路桥区路南街道杨家湾小区地面管道改造如火如荼进行。该工程相关负责人说,房屋立管改造基本竣工,地面改造顺利推进。

建设美丽台州是提升城市宜居水平、增强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,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台州坚持双轮驱动、内外兼修,一手抓“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”,一手抓“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”,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创造安康宜居的生活、山清水秀的生态、健康文明的风尚、和谐稳定的社会,让城市更加美丽、让生活更加美好、让人民更加幸福。

采取的具体举措就是——美化城市景观形象。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与沿线道路景观提升,扮靓城市门户廊道。以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,以大拆大整解决“半城市化”问题。推进城市公园、广场、绿道等建设,让城市亲近自然。

打响基础设施会战。下决心彻底解决“垃圾围城”问题,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;下决心彻底解决台州南片用水短缺问题,大力推进供水工程建设;下决心全面打造全市域互联互通大网络,构建市域1小时交通圈。

提升城市管理效能。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,推广智慧水务、智慧交通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安全等应用体系建设。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,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、街(路)长制、城管工作站等制度。推动管理重心下沉,加强社区建设,优化社区治理,培养社工队伍,打通城市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……

去年底,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《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》,台州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优,生态环境状况指数(EI)为83.9,省内仅次于丽水市,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二。

生活在台州是幸福的,这是当地市民的感受,也是新台州人的感受。近年来,台州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、全国旅游城市、全国园林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,就是对美丽台州建设成绩的肯定。

以垦荒精神开拓现代化湾区

椒江海门码头向东29海里,大陈岛犹如一颗明珠,闪耀东海。

60多年前,一批青年团员响应号召,满腔热血登岛垦荒,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“艰苦创业、奋发图强、无私奉献、开拓创新”的大陈岛垦荒精神。

60多年来,大陈岛垦荒精神不断传颂、发扬。

一次登岛、两次回信,多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情牵大陈岛,对大陈岛开发建设有着殷切期盼和深情嘱托。

2017年11月,省委书记车俊在大陈岛调研时指出,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红船精神相融贯通,要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垦荒精神,全面落实和实现总书记建设“两个大陈”的嘱托。

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发源地和实践地,我市一直十分重视深入研究、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。去年6月底,台州市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正式成立,主要承担与大陈岛垦荒精神等红色文化相关的理论硏究、社会服务、人才培养等任务。

“大陈岛垦荒精神,是台州儿女创造的伟大精神,孕育于激情燃烧的垦荒岁月,传承于民营经济的创业历程,根植于台州湾畔的这片热土,在台州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,都彰显了历久弥新、广阔深厚的精神力量,已经深深熔铸于台州人的血脉之中,成为感召台州人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。”市委书记陈奕君说。

新时代新征程,台州要赋予大陈岛垦荒精神新的时代价值,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升华为台州城市精神,把建设现代化湾区作为新时代的垦荒,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奋斗精神,翻篇归零再出发,再当时代弄潮儿。

以先进制造业夯实现代化湾区的产业基础,强化七大千亿产业的集群布局和战略支撑,以万亿工业打造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的重要一极、长三角的重要板块。重点推进“一江两岸”开发、“两个大陈”建设、港口综合开发、中央创新区建设、湾区大通道建设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培育、民生优质供给、湾区生态保护等“八大标志性工程”,形成湾区建设突破之势——这是今年我市现代化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,相信在历久弥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感召下,台州必定能顺利实现赶超目标,创造新的辉煌!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