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环市聚焦“引、破、优”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安全建设
发布时间: 2018-07-16 09:08 来源:市安监局

为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振兴实体经济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玉环市按照“土地集约、功能集成、要素集中”和“五个统一”标准的要求,念好“引”“破”“优”三字诀,夯实基础、拉高标杆,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。目前,已建成小微企业园3个,规划用地面积1242亩,建筑面积35.32万㎡,已入驻小微企业35家;在建小微企业园5个,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572亩,建成后可供标准厂房超过90万平方米,吸引超过250家企业签约。

一、以“引”开步,统筹小微企业园建设方向

一是机制引路。成立小微企业园建设工作专班,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,抽调经信、国土、住建规划等精兵强将实行实体化运作,完善相关工作机制,确保人员到位、精力到位。挂牌成立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指挥部,承担小微企业园建设的规划指导、任务部署、协调推进和政策落实等任务。建立“一周一安排,一月一排名,一季一督查,半年一检查,全年一总考”的督导考核机制,依照挂图作战节点计划有序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。目前,市小微园办已到岗专职工作人员7人,兼职工作人员3人,实现百分百到岗。

二是规划引领。在台州率先出台、实施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按照规划设计、工程建设、功能配套、治污排污、物业管理“五个统一”标准,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、低效用地等进行规划布局,解决一批规模以下企业用地问题,在条件成熟地块先行先试,确定24个小微企业园建设总体目标。制定《2018年度玉环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实施方案》,确保2018年竣工投用3个小微企业园,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5万㎡,实现新增100家以上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,力争新开工建设8个以上小微企业园。

三是模式引导。坚持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市场运作方式,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金、民间资金参与小微企业园区建设。重点突出“工业地产”的主导模式,因地制宜、因园施策选择政府主导开发、社会资本为主、村级集体补充等开发模式。以城北太平塘小微企业园为例,采用工业地产模式,开发主体通过“招拍挂”取得土地使用权,项目竣工验收后可进行产权分割,企业可以按揭贷款,最低首付3成即可入园,享受最长10年按揭贷款,深受企业欢迎,预计建成后可容纳200—300家企业进驻,容纳数量为自主建设模式的4-5倍。

二、以“破”造势,消除小微企业园建设阻力

一是破解用地瓶颈。加强土地要素保障,将小微企业园建设用地纳入年度供地计划,根据全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年度计划,及时落实用地指标和项目供地。在保障市重点(大)建设项目和民生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基础上,用地指标向小微企业园倾斜。安排各乡镇(街道)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指标专项用于小微企业园建设,允许村集体开发建设的小微企业园拆后用地不占集体留用地指标。鼓励老旧工业点改造后建设小微企业园,推动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集约利用,提高土地亩产效益。今年,我市计划安排7个老旧工业点逾1000亩的土地拆除完成后用于建设小微企业园。

二是破解政策难题。按照《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实施意见(试行)》,对小微企业园开发主体通过“招拍挂”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,允许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产权分割。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小微企业园项目特点,创新开展金融服务,参照商品房按揭方式给予入园企业按揭贷款。建设职工宿舍、商贸餐饮、办公物流等园区配套,对入驻的服务业企业,参照市服务业奖励政策给予补助奖励。目前《关于小微企业园建设的扶持政策》制定并完成意见征求,将给予建设主体以及入园企业更优惠、更接地气的扶持政策。

三是破解审批束缚。建立小微企业园报批“代办式”“妈妈式”服务制度,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、减少审批环节、压缩审批时限,原则上小微企业园项目完成开工前的相关审批手续不超过60天。进一步深化技改项目备案制,夯实审批服务支撑,以替企业“跑腿”为荣,变企业“跑一次”为“零上门”。成立玉环市小微园区综合服务中心,经信、国土、环保、财政、市场监管、人力社保等6个部门10多名窗口审批人员进驻服务,现场为入园企业办理工商变更、环保审批、项目备案、变压器审批、员工参保咨询等各项服务。

三、以“优”筑基,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水平

一是择优企业入园。结合小微企业园产业功能定位,设定产业类型、企业规模、投资强度、亩产效益、技术创新、信用记录、安全生产、节能减排等入园门槛。整治淘汰、搬迁提升一批“散乱污”违法用地、违法建筑企业,对整改提升后达到入园条件的小微企业,允许其入园集聚发展。同时,对成长型、科技型等企业优先安排入园,确保园区不再成为“低小散”的重复集聚区。截至目前,我市已建成的小微企业园中,主导行业企业占比82%以上。

二是做优项目入库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实地走访,进行一对一、面对面对接,对《玉环市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(2018—2020)行动计划》中的建设项目进行增补,优化2018年玉环市小微企业园建设项目库,将涉及基本农田、扩展边界外和耕地等级高等无法调整的项目延后,将条件成熟的项目列入计划或提前。截至目前,连屿、大沙湾和井头等14个小微企业园在库,共计规划建设用地1260.86亩,建设面积可达155.81万㎡,配套规划职工宿舍24万㎡。

三是聚优企业培育。加强对入园企业科技咨询、技术评估、技术转移、成果转化、管理策划、财税审计、法律法规、专利交易、项目申报等领域的专业指导。以发展质量效益、科技创新能力、先进制造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四个提升为目标,推进园内企业“机器人+”“互联网+”“标准化+”的综合运用,支持企业开展“机器换人”“电商换市”,鼓励企业向“专精特新”方向发展。2017年,帮助入园企业申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个,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个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