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某日,玉环市某制造有限公司车工唐某某,因工作时操作数控车床时机器故障,右手被绞伤。经医院诊断,唐某某的右手食指、中指开放性骨折伴肌腱损伤,出院后鉴定伤残等级为九级。
然而,当唐某某拿着鉴定结论与公司协商赔偿时,却遭到“闭门羹”。公司以“操作失误应由个人担责”为由,拒绝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费用。此时的唐某某已停工近8个月,加之唐某某家境本就困难,工伤赔偿款是他维系家庭生活、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的希望。
走投无路之际,老乡告诉他,法律援助中心可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,便带着病历、工伤认定书等材料来到玉环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。
玉环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在受理时注意到,唐某某因右手伤情无法正常握笔,记录信息时指尖微微颤抖。“我就是个打工的,没文化也不懂法律,要是拿不到赔偿,家庭开支生活都难了……”唐某某的焦虑溢于言表。
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安慰,一边告知法律援助不会收取任何律师费。在审查材料后,当天便为唐某某开通“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”,指派了一名有处理丰富劳动争议案件经验的律师承办此案。
法援律师调查发现,此案争议焦点在于赔偿金额计算及公司责任认定。另外,该公司未依法为唐某某缴纳工伤保险,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规定,所有工伤保险待遇应由用人单位承担。但公司负责人直接声称走法律程序随便告,试图拖延时间。
为加快办案进度,法援律师一边指导唐某某收集工资流水、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标准的证据,同时他多次联系公司,希望能以调解的方式快速处理此案,但公司始终不予理睬。
2024年4月,劳动仲裁庭向双方当事人发来了开庭通知书,庭上,公司代理人提出“唐某某违规操作导致事故,应自担30%责任”,并提交了一份手写的“安全培训记录”作为证据。法援律师当庭指出该记录无唐某某本人签字,且公司未提供任何岗前培训影像资料或考核记录。最关键的是工伤是无过错责任,即便员工存在过错,也无需承担责任比例。律师还收集了充分的证据,推翻了公司对当事人工资标准的存疑。
经过3小时的激烈辩论,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:确定该公司向唐某某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、工伤医疗补助金等共计12.3万元,并解除双方劳动关系。
拿到仲裁调解书后,唐某某将一面绣有“法律援助伸援手,为民维权解忧愁”的锦旗送到玉环市法律援助中心,锦旗上的金色大字映照出一段法律援助帮农民工维权的暖心历程。